人的鼻咽部至中耳腔有一狭窄的长约2.5厘米一3.5厘米的咽鼓管,两端均有开口,是沟通鼻咽与中耳腔的管道。咽鼓管在平时闭合成缝隙状,在张口、吞咽、呵欠、歌唱时咽鼓管开放以调节鼓
室气压,保持鼓膜内、外压力的平衡,维持中耳传音装置的各种正常活动,有利于声波传送。各类鼻炎、咽炎、扁桃体炎的患者由于鼻咽部炎性渗出,分泌物增加,粘膜肿胀,使咽鼓管发生堵塞不
能正常开放。外界空气不能进入中耳腔,中耳腔内的气体逐渐被粘膜吸收,中耳腔内形成负压(鼓膜内陷)且发生病理变化。粘膜充血、肿胀、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,鼓室内出现漏出液形成中耳腔积
鼻炎、咽炎反复发作时,鼻腔内细菌通过咽鼓管侵及中耳腔形成化脓性中耳炎,导致传音障碍。对小儿来说,由于咽鼓管尚处于发育阶段,较成人短、平、宽、咽口位置较低,因此易患中耳炎。
患者听力减退前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感冒或鼻炎史。听力因头位变动会暂时改善(如头前倾或偏向健侧时,因积液离开蜗窗听力暂时好转)。有时还会伴有自声增强现象(听自己说话声音比平时特别响
亮的感觉)。有些患者伴间断性耳鸣和不同程度的耳疼及耳内闷塞感,用手按捺耳屏时,耳鸣及闷塞感会减轻。此类患者应积极治疗各种鼻和咽部的疾病。小儿应积极、彻底防治各类鼻炎、咽炎、扁
桃体炎,预防感冒,加强身体锻炼。鼻炎、咽炎发作时切忌捏鼻鼓气,以免细菌侵及中耳腔。早诊断、早治疗,对保护好双耳听力起决定性作用。
地址:保定市朝阳北大街507号图书馆南行20米一楼路东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