颅骨的振动能引起听觉反应。现在至少存在三种关于骨传导机制的学说。骨导信号可以绕过外耳和中耳直接刺激耳蜗。测试骨导时,将骨导耳机放在颅骨上,依次测试各频率的阈值,方法与气导相同。 Tonndorf提出了三种骨导听觉机制。在正常人,这三种机制同时存在,共同引起耳蜗反应。von Békésy证实了这一理论,他将骨导耳机放在前额中部,通过调节相位,可使同时经骨导和经气导给出的声信号相互抵消。由于颅骨的各部分是连接在一起的,当声能量施加于颅骨某一部分时它会传递至整个颅骨,当然也包括颞骨,而耳蜗位于颞骨内,因此产生了骨导听觉。 Barany、Herzog和Krainz最先提出了产生骨导听觉的各部分结构。在此基础上Tonndorf 对骨导机制做出了更详细的解释。Tonndorf提出骨导听觉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,每一部分分别以一定方式引起内耳的活动并产生听觉。 一、变形学说当声波振动颅骨时,颅骨被压缩,其运动方向与刺激声的位相相同,Herzog和Krainz提出假设, 他们认为颅骨的压缩引起膜迷路所在的耳囊压缩,由于前庭阶比鼓阶容积大,耳囊被压缩时,前庭阶将基底膜压向鼓阶,这种往复运动形成了与气导一致的行波。Tonndorf认为耳囊被压缩使中阶发生变形从而产生听觉。动物实验发现,圆窗膜的外凸与骨导听觉的产生无关。而骨导听觉是由颅骨振动引起耳囊发生变形从而产生的神经兴奋。随着其形态的改变,基底膜做上下往复的周期运动。 二、听骨链惯性学说听骨链松弛地附着于颅骨上。由于它悬吊于中耳内,加之周围韧带具有弹性,当声波振动颅骨时,听骨链的运动相位与颅骨相反。尽管如此,其运动周期却与颅骨相同。因此镫骨在卵圆窗上的运动周期与声音刺激鼓膜的周期一致。 当振动颅骨的声音频率低于800Hz时,听骨链的惯性在骨导中起重要作用。注意这只是将骨导耳机置于乳突时的情况,此时颅骨振动方向与听骨链的运动轴一致。而当骨导耳机位于前额正中时,由于声音传播方向与听骨链的运动轴垂直,听骨链的惯性并不明显。当骨导耳机置于乳突时,声音的传播方向与听骨链的运动轴平行,而当骨导耳机置于前额时,不会引起颅骨与听骨链的相对运动。 三、外耳道-骨鼓膜学说外耳道效应,也称为骨鼓膜方式,常影响低频骨导听觉。它通过颅骨内外耳道周围的区域起作用。骨导耳机在颅骨上振动产生的能量传至外耳道的骨骼及软骨组织。正常情况下,大部分能量会通过开放的外耳道释放出去;然而还有一部分能量会传至鼓膜,与听骨链惯性方式产生的能量一起振动鼓膜,刺激内耳。如果人在说话时堵住自己的耳朵,由于堵耳后声音不能释放出去,能量很可能穿过鼓膜进人内耳。因此堵耳能够增强低频骨导听觉。临床上,在测试骨导听力及选配助听器时,堵耳效应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。选配助听器时,由于耳模堵耳,使佩戴者听到自己的说话声音增大,从而可能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。 骨导测试是听力学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,听力师可以通过它了解内耳的情况,骨气导听力的比较可提供有关听力损失部位及程度的重要信息。临床上骨导的测试频率为250~4000Hz之间的倍频程。多数听力计能够测试6000Hz的骨导,此频率的骨导听阈在鉴别是否存在外耳道塌陷时具有重要意义。
予声助听器保定蠡县店关爱您的听力健康!
地址:蠡县蠡吾南大街548号(中医院北行100米路西)予声助听器蠡县店
电话:0312-6218126
|